說起世博會中國館,大家定會聯(lián)想到眼前大熱的迪拜世博會中國館,,該館名為“華夏之光”,,以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——創(chuàng)新和機遇”為主題,外觀取自中國傳統(tǒng)燈籠,,代表光明,、團圓、吉祥和幸福,。在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——創(chuàng)新和機遇”的主題下,,集中展示中國在科技和信息通訊領域的創(chuàng)新成果,并積極宣介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,。
國家館采用鋼筋混凝土筒體+組合樓蓋結構體系,。利用樓電梯間設置4個18.6m×18.6m的落地筒體作為抗側力結構,。筒體除承擔風荷載及地震作用外,還承擔全部豎向荷載,。依建筑外立面的倒梯形造型,,設置了20根支承于混凝土筒體的矩形鋼管混凝土斜柱,為樓蓋大跨度鋼梁提供豎向支承,,滿足了室內沒有柱子的大空間建筑使用功能要求,。展廳采用密肋鋼梁-混凝土板組合樓蓋。為控制樓層凈高,,方便暖通等管線的鋪設,,采用焊接工字型蜂窩鋼梁,梁間距3.6m,,樓板厚度一般為130mm,。配合建筑立面設置2.3m×2.3m的空間鋼桁架承擔外圍幕墻、部分樓面荷載以及風荷載,,滿足了“斗硯狀層層出挑”的建筑立面效果,。屋蓋主梁采用鋼桁架,桁架上弦貫通整個屋蓋,,使拉力的平衡更為直接,。
地區(qū)館大跨度展廳地面以上僅1層,但層高達13m,,柱網達36m×27m,,且屋面荷載較大(覆土厚1m),柱最大軸力標準值達37000kN,。采用承載力高,、抗震性能好的圓鋼管混凝土柱+鋼桁架組合屋蓋結構。為改善結構的側向剛度,,于展廳周邊合適的位置設置了斜支撐,。
古典的外形、恢宏的結構,、巧妙的設計,、高科技的應用,讓中國錧成為一座展示中國文化,、科技,、時尚的絕佳窗口,,它的偉大,還在于它構建著對未來對世界的理解與誠意,。所以展館有著強烈的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理念,。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廳是東西南北皆可通風的空間,外墻材料為無放射,、無污染的綠色產品,,比如所有的門窗都采用LOM-E玻璃,不僅反射熱量,,降低能耗,,還噴涂了一種涂料,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并儲存起來,,為建筑外墻照明提供能量,。地區(qū)館平臺上厚達1.5米的覆土層,可為展館節(jié)省10%以上的能耗,。國家館頂上的觀景臺也可能引進最先進的太陽能薄膜,,儲藏陽光并轉化為電能。頂層還有雨水收集系統(tǒng),,雨水凈化用于沖洗衛(wèi)生間和車輛,。主體建筑的挑出層,構成了自遮陽體型,,已經為下層空間遮陰節(jié)能了,。所有管線甚至地鐵通風口都被巧妙地隱藏在建筑體內。通過設計與高科技材料等的應用加持,,中國錧成為一座映照節(jié)能低碳環(huán)保理念的建筑典范,。
遙想當年,世博會中國館以“尋覓”為主線的三個展區(qū)有一個“低碳行動”展區(qū),,它的結尾部分,,荷花與水簾組成動人的“感悟之泉”景觀,不僅可以感受“蓮葉何田田”的詩意空間,,也通過簾幕告訴我們“天人合一”,、“師法自然”、“世界大同,,天下一家”的道理,,告訴我們"藍天白云,青山綠水"的美好存在,。那一刻,,我們似乎已經提前穿越到了未來。
(注: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)